D', 'bold'); ?>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mnt/168/sdb/8/c/beckyuser/forumdata/cache/style_1.php:42) in /mnt/168/sdb/8/c/beckyuser/viewthread.php on line 41
BeckyUser Forum - 古今文章 - 【分享】周王朝与巴比伦帝国的两河文明 - powered by Discuz!
 
» 游客:  注册 | 登录 | 统计 | 帮助

 

作者:
标题: 【分享】周王朝与巴比伦帝国的两河文明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beckyer
管理员





积分 274
发贴 274
注册 2008-6-18
状态 离线
#1  【分享】周王朝与巴比伦帝国的两河文明

一:
“天下的中心之国”的智慧和制度发源于中国的两河文明,并以此延续至今。
“天下四方之王的王国”的智慧和制度发源于现称之为中东地区的两河文明,并以此延续至今。
延续“天下的中心之国”两河文明的叫中国人。
延续“天下四方之王的王国”两河文明的闪米特族人后代叫犹太人。
在两个两河文明中,几乎在同一时期,发生了两起被囚事件,形成两本先知巨著,被后世人们称为先知者的文学流传至今,影响了数千年的东方人、西方人,也造成了东方古文明和西方古文明的差异。
3071年前,居住在中国陕西宝鸡岐山周原的商王朝的诸侯王,姬姓周王姬昌,被子姓商纣王囚居于河南汤阴县商王朝的监狱集中地。古称羑里。姬昌在羑里收集整理了夏王朝、商王朝以及自己的历史经验。分析、比照、总结、演衍,治理王朝、部落、家族以及人与大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规律和准则,忍受被囚的耻辱经历,变成了有敏锐自我意识和统治能力的先知,初步完成编订中华民族的经典元典《周易》的工作。
《周易》的弱点是,他只是周王朝上层贵族专用的统治工具。皇权贵族多用他来占卜未来,带有权力的严肃和神秘。
儒教是《周易》、《周礼》、《诗经》的普及教材。《周礼》是周王朝诸王公建立并实施的礼法制度。《诗经》是周王朝时代的诗歌汇编。儒教的形成,使《周易》、《周礼》、《诗经》从皇权贵族专用的统治工具,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在创立儒教教义中,重要人物是孔子。
2586年前,居住在耶路撒冷的闪米特族希伯来人,被同族的巴比伦人作为战俘,史称“巴比伦之囚”。希伯来人在巴比伦收集整理他们历史,发展他们的传统,忍受被俘的耻辱经历,变成了有敏锐自我意识和统治能力的先知,初步完成编订犹太教的经典《圣经》的工作。该《圣经》又称《旧约》。
《旧约》的弱点是,认为他是上帝与犹太人订立的圣约。成为犹太人的专用品。
基督教产生于居住在中东下层犹太人之中。基督教兴起后,接受犹太教的经典《圣经》。但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一切生命的慈父,并没有与人签定契约。否认了犹太人一直强调的与上帝的特殊关系。基督教实现了对各民族大众的普及。
(一)渭河、泾河
中国陕西处在中国鸡形版图的鸡心位置。北部是壑沟纵横的黄土高原,南部是壁立千仞的秦岭山脉,中部是舒缓的盆地,形状似一只巨大的摇篮。在山川和盆地中流淌着两条智慧的河流。渭河在下面,泾河在上面,渭、泾两河在中国华山远处汇合后流入黄河。渭河清澈,泾河混沌,两河汇合时清浊分明,古语“泾渭分明”意出于此。渭河上游有许多支流,最著名的是姜水河、漆水河。值得强调的是黄河河道是从陕北高原边缘处绕过陕西省的区域,并在陕西与山西的交界处与渭河汇合后横穿中原。这也是两河文明与母亲河文明的差异所在。
(二)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在中东腹地贯穿流淌着两条智慧的河流。幼发拉底河在下面,底格里斯河在上面。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在波斯湾近处汇合后流入波斯湾。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没有任何的水系关联。
7000年前,姜姓的氏族是渭河、泾河流域的原住民,在渭河、泾河两岸居住。其姜姓的族长姜炎(神农氏),又称炎帝,被中华民族做为人文始祖。在中国宝鸡有姜氏城,姜水南涯遗址,东西七百米,南北三百米。在宝鸡天台山上,有传说的炎帝创集市贸易古遗址和寝床遗址。
在宝鸡北首岭,考古学家发掘出与姜姓部落同时期的部落遗址。遗址发掘出房址50座,窖穴15个,墓葬439座,生产工具、生活用具1700余种。陶窑、石器、骨器、颜料、石镰、石刀、石斧、陶纹轮、鱼叉、鱼钩以及骨针、骨锥、陶器、陶罐、陶盆等远古文物,记载着原始先民在这里生息发展的历史。证明北首岭遗址及周边考古发现是一个密集的炎帝文化区。这里曾人丁兴旺、农业发达,富裕祥和。
7000年前,苏美尔人居住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在这两条河流之间,苏美尔人建立了他们最初的城市。苏美尔人是高鼻梁的棕色人种,他们在两河流域南部城邦宗教氛围浓厚,每个城市都有几个神庙,其中主神庙在城邦中地位最高。神庙是当时城邦的经济中心,拥有可耕田。神庙土地属于城邦公有,不能买卖。苏美尔诸城邦虽然有语言和文化的一致性,但邦际之间为了扩大领土,控制水利灌溉以及争夺霸权频繁发生战争。
3000年前,商王朝的诸侯国王,西周王朝第六代国王古公亶父,举家迁国,将居民从陕西彬县翻山越岭迁居至陕西宝鸡岐山周原。并与渭河和泾河两流域的原住民通婚联盟。
1976年3月,中国考古学者在陕西宝鸡岐山县发掘清理出一座西周王朝早期,西周王朝第六代国王古公亶父时建筑的宫殿。宫殿座北朝南,呈长方形高台建筑,整体基址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出土青铜器、金箔、瓷器、玉器、陶器等两千件,还发现数以万计的甲骨文。遗址是早期周王朝的宫殿,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祭祀祖先的机要地点。经科学的探测距今已三千一百多年。
1977年以来,中国考古学者在岐山下古周原乡凤雏村发掘出西周王朝早期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出土2000多件各类珍贵古文物,经科学测定,距今3180年。特别是在周王朝档案室内发现了17000片甲骨,有卜字的293片,记载着当时历史史实。在宝鸡齐家村考古发现西周王朝古道遗址,古道为宽10多米,并列有8条车辙,可见此路为当时4辆马车并行的大型道路。可想而知,在当时由4马一套的4辆大车浩浩荡荡地并列行驶,多么威武雄壮,也反映当时周王朝初期强盛繁荣景象。
当时还是沼泽,现今已变成干燥的叙利亚和阿拉伯沙漠里,有一种肤色暗白或棕色的闪米特族人,驱赶着他们的山羊群、绵羊群和驴群往来一个个牧场。他们时而为贸易而来,时而为劫掠而来。后来在他们中间出现了有胆识的领袖萨尔贡,他是成为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征服者。
4750年前,闪米特民族中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领袖萨尔贡,他征服了“苏美尔”全境,而后还成为从波斯湾到地中海广阔地区的统治者。建立了阿卡德王国。萨尔贡称自己为“天下四方之王”。下司们为了讨好这位“天下四方之王”,将他神化为阿卡德强大的神。萨尔贡目不识丁,但他的臣民阿卡德人都学会了“苏美尔”文,并把“苏美尔”语确定为官方和学术用语。萨尔贡建立阿卡德帝国在200年后衰落了。
又一支新兴的闪米特族亚摩利人,在“苏美尔”取得支配权,他们把河域上游一个名叫巴比伦的小城立为首都。因此他们的帝国就称为第一个“巴比伦”帝国。伟大的汉谟拉比王巩固了这个帝国,并制定历史上非常有名、也是最早的一部法典。
3071年前,商王朝的诸侯国王、西周王朝国王姬发、周武王兴兵从新都陕西西安市郊镐京起兵,渡过黄河,攻打商王朝都城河南安阳,史称殷都。在河南淇县以南、汲县以北地区(古称牧野)与商兵交战,大败商军后,攻入安阳。商王朝末代国王子纣,逃回鹿台,用4000多块宝玉环绕周身,自焚身亡。
3750年前,汉谟拉比时代,闪米特族人成功地入侵了埃及,并在那里建立法老统治的“牧人王朝”,沿袭了数个世纪之久,闪米特统治者始终没有被埃及人同化,他们被当地埃及人视为野蛮人而遭到排斥。3400年前,埃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把闪米特族人赶出国境,此后埃及研究专家称之为“新帝国”。闪米特人入侵以来,从来没有统一过的埃及,从此完成统一大业,长时间被征服和动乱磨难,使埃及法老成了一个英勇善战的征服者,到特多麦斯池、可米诺菲执政时期,埃及势力远及幼发拉底河流域。
人们称古埃及金字塔为文明的遗嘱。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带共发现97座金字塔伴随古埃及的畜耕发明,纺织业、造船业、兴旺的商业影响世界数千年。古埃及的天文学、数学、医学为人类科学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巴比伦的闪米特族人,经历数世纪过后,无法统治管理古埃及人,终告失败。诸侯小国周王朝能否统治管理一个拥有800年历史,人口众多,地域庞大的商王朝,周王朝会不会向巴比伦族人一样,因文化的差异而遭排斥,导致对立争斗而分裂呢?历史给世界留下了相反的结论。
“天下的中心之国”——中国的理念文字起源于周武王,青铜器的金文上有清晰的记载。3000年来中国的最初国家制度、官僚结构、礼仪风俗、衣着居住、生活习惯、思维观念等等都是从周王朝传衍下来,历朝历代虽有变革、创新,但其核心的礼仪风俗至今未变。
周武王在牧野决战胜利后的第五天就举行了开国大典,建都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史称西周王朝。
周王朝灭掉商王朝之后,入住商王朝中原地区,即蒙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其中尤以文化、宗教压力最为突出。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周王朝以武力灭掉商王朝是否正义。周武王和他的四弟周公,以他父亲编订的《周易》为纲领,周王朝的统治者从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严峻斗争中,从夏王朝特别是商王朝兴亡的史实中,深深体会到“天唯时求民主”的真理。也就是说上帝是寻求为民作主的统治者,而天命也总归属于有德者,应以德为本,以人为本。淡化“君权神授”,强化“以德配天”和“天命无常”,“天人合德”的统治和学术思想。尤其是以德为本,德治天下的理念中明德慎罚,保民、安民、息民、康民的思想更为重要。在周王朝的建国之初大力推行宗教改革,在继承商王朝的上帝观念和鬼神系统的同时,大力提倡“以德配天”的崭新的政治伦理观,尽量强化王族贵戚的行为道德内涵而淡化其迷信色彩,使得国家、部落、家庭、贵族的天命和人德紧紧相扣在一起,并有机有序地组合成复杂的因果关系的准则,实际上是将虚幻的宗教信仰转化为现实的伦理实践。使人们的礼仪行为建立在人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周王朝初期的宗教改革其文化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上古宗教发展的方向,改变了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巫术占卜文化的性质。中华民族特殊精神文明的《周易》成为世界的一本融合知识与预测未来的不朽之著,成为先知者的学说。形成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周易》及后来传教的儒学影响中华文明近3000年。和佛教、道教不同,儒教没有庙宇、僧侣、祭司。但是延续中的由隋朝法定各级选拨干部、官员的科举考试,均以《周易》辞句命题,使《周易》和《周礼》成为中国世代相传,耳濡目染的真正的国教、文化之教。如果我们将《周易》也做为一种教义,他的内涵只有四个字“敬天保民”。
周王朝统一中国,繁荣安宁地发展300年,创建井田制度是一大功劳。周王朝把国家和部分王朝官员的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强制他们在自己封疆辖区内推行井田制。井田制是把每100亩土地按井字形平均分成9块。有8块分给没有土地的奴隶做为自耕地,所有的收成全部归奴隶自己,井字型土地的中间一块为公地,由8个奴隶负责耕种,所有收成全部归公。8家奴隶以共耕公田的形式偿还地租。井田制的实行,使每户奴隶都得到一块土地,奴隶被束缚在田地里劳动,生活有一定的保证,社会相对稳定。虽然他们为国王和贵族的公田无偿劳动,而私田收获归自己,奴隶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这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一定刺激作用。在如此庞大、人口众多的周王朝,家家有地耕、人人有饭吃,人们在耕作之余有说有笑,心情愉快,身心健康,也这许是3000年前世界最合理的分配制度和管理体制,井田制及其后来的屯田制、均田制、分税制使中国稳定地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大国。
周王朝尚礼,衣食住行都严格要求,要符合周王礼制。由宝鸡茹家庄出土的周王朝丝绸腐烂于泥中留下的痕迹推论,西周王朝时期中国的纺织业,从原料培育、加工到缫丝、纺织都有很大提高。丝绸品尤为突出。从丝绸纹理细密、色彩艳丽,也反映当时纺织品印染已达到很高水平。
在岐山周原一共出土15枚石磬,石磬是一种打击乐器,演奏时将其悬挂架上以木槌击之而鸣,石磬声音悦耳,声波悠远。周王朝在建国初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宫廷礼乐制度,在仪式和典礼上演奏乐舞。在礼乐制度里,其歌唱、舞蹈、器乐、演奏所有调式、乐曲及演奏次序,甚至乐器种类,数目、表演时间、地点、场合都有繁琐的规定。

三:
西周王朝的青铜器,不仅造型雄伟、纹饰古朴、金文丰富,制作精湛,而且出土数量巨大,代表了中国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与世界其它国家的青铜制品以武器和工具为主不同,西周王朝的青铜器主要是各种生活器皿和礼器。以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尤为重要。地位不同的贵族,其使用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天子九鼎八簋食牛肉,诸侯七鼎六簋食羊肉;卿大夫五鼎四簋食猪肉,元士三鼎二簋食干肉。这在礼制上规定得非常清楚,否则就是非礼、犯上,要受到遣责和惩罚。当然也不能降级。天子用七鼎或五鼎,那就丧失了身份和地位。这样青铜器就成了身份和地位的标志,考古发掘出众多的窖藏青铜宝鼎和青铜簋的数量组合证实了《周礼》的严格法定规则,尤其鼎更是权力的象征。
2003年1月29日陕西宝鸡眉县杨家村发现2700多年前的窖藏青铜重器,出土27件西周王朝晚期青铜器,件件都有金文,如同一部原装原味的周王朝历史纲要,考古学家称他们是近年来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对世界和中国学术界是一次震撼。
青铜 盘,内铸金文21行,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王朝12位王征战、理政、管理林泽的历史。 盘优美的造型与纹饰,气势辉煌的长篇铭文,精湛高超的铸造工艺,堪称世界珍宝。 盘铭文大意是 说:我显赫伟大的始祖单公,威武英明,能慎其德,辅佐文王,武王翦灭殷商,承受皇天大命,溥有四方,建立国家统治,劳动所得之疆土,以配上帝。我伟大的远祖公权,能辅佐成王,承受天命,治服了不祭祀享献祖先的荒蛮,安定了四方万邦。我伟大的远祖新室仲、能贤明其心,怀柔远近,辅佐康王,臣服了不朝谨庭的戎邦。我伟大的远祖惠 父,致和于政,谋略有成,辅佐昭王、穆王,德及四方,征战楚荆。我伟大的远祖零伯,其心精明,不失其职,待奉龚王、懿王。我伟大的祖父懿仲,胸怀宽广,辅保敬慎其事,和顺于政,明据于德,奉事厉王。 继承我伟大祖考的职事,朝夕恭敬自己的职责,故天子多赐 休美。祝愿天子万年长寿无疆。保佑周邦,治理四方。
周成王说:我伟大的文王、武王承受天命,辅佑天下。以往,你圣明的先祖先考辅佐先王,恪谨大命,现在我延续你先代圣明祖考的职事,重申对你的任命,增高你的官爵秩,命你辅佐荣兑,兼任国家虞林,供应王宫所有木材及山泽野物。赐给你红色蔽膝,黑色绶带佩玉以及带有铜饰的马辔头络衔。
称颂天子显明嘉美的赏赐,制作祭祀我伟大先祖的宝盘,以追祀前世有文德的先祖。有文德的先祖威严在天,恭敬在下,期望先祖降给 丰厚大福,宽阔心怀,并给我安康佑助,无尽厚禄,长寿善终。 永做天子之臣,子子孙孙永远享用,以此祭祀先祖。
考古发掘出 鼎,记述 担任虞林,供应王室山泽物产有功,周王册封为官司历人,训导其如何施政及受到奖赏的情况,金文31行计316字。四十三年 鼎,是 为祭祀其亡父龚叔而作。其铬文大意:惟王四十三年六月,即生霸丁亥这一天,王在用康宫穆宫。天刚亮,王来到周庙就位。司马寿引 入中门,立中廷北向而接受册命。史诫受王命册书。王呼尹氏册命 。王说: ,我英明伟大的文王、武王承受天命,溥有四方。从前你圣明的先祖先考辅佐先王,恪谨天命,辅保用邦。因此,我没有忘记圣贤的子孙。从前,我曾册命你辅佐荣兑,兼任四方虞林,专供王宫用木材及山泽野物。现在,我考虑你先祖父有功于周邦,重申册命,增高你的官职、爵秩,任命你官司历人,对朝中臣僚的监察甄别的官员。你不敢荒废政事,要朝夕静思其职,和顺谋划,施行政事时必须公平端直,在审讯嫌犯时必须中正不偏。如果中饱私囊,宽恕放纵,那就是欺侮鳏寡无靠之人。倘如此,非但是王一人的过错,你也将不保官爵而死。
王说: ,赏赐给你矩 一卣,玄色礼服、赤色鞋子,驹车一乘,有装饰的车上曲钩,蒙以兽革的车轼,画以虎纹的车盖幕,彩绘的车饰,四匹马及饰有铜饰的革质马辔头等。朝夕谨慎,不要废驰联命。
拜稽首,接受册命佩服。出来,然后回庙堂奉上朝觐之玉圭。 不敢不报答天子显明嘉美的赏赐,制作祭祀我伟大父亲龚叔的礼器宝鼎。我伟大父亲龚叔威严在天,恭敬在下,秉持美德,降与 丰厚大福,宽绰心怀。并给我康乐佑助,无尽厚禄,长命善终。 永做天子之臣,子子孙孙永远宝用,以鼎祭祀先祖。
这诸多周王朝古文物的面世,以实物和文字史实证实周王朝青铜礼器在宗庙中和宫室中陈设,使用于各种祭祀,宴飨和各种典礼仪式的实际应用的真实写照。周王朝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贵重的礼器是不能移动的,所谓“重器不出门”,就是对家族重大意义的器物如不能保住,就意味着一个家族的消亡。青铜礼器用于各种礼仪活动,使用者也是参与礼仪活动的人,因此它和日常生活中的器皿不能相提并论。单是中国青铜礼器的发展史,就已经能描绘出那遥远的,一个非常辉煌的青铜王朝时代。
周王朝的宗庙祭礼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项主要内容,修建了专供祭祀使用的建筑群并且建立规范祭祀活动的礼仪制度,形成一套完备的宗庙祭祀体制,以后历代封建王朝,连同周王朝的建筑格局一并沿用发展。西周王朝规定帝王祭天、诸侯祭土、祭天地在城郊天坛举行。帝王祭祀祖先在宗庙中进行。宗庙接周制在都城宫殿建筑群的左前侧修建。中国宝鸡考古发掘出大型周庙遗址证实了这一制度。正是由于后代帝王对周王朝《周礼》的崇拜和追求,导致中国后代皇帝宫殿几乎是一个模式,只是尺寸大小不同,即用西周王朝的宫殿图纸来修建历代的皇宫。但是祭祀先辈祖宗已经成为中国人最为普及,几乎人人都要自觉主动遵守的风俗习惯。不孝顺仍然在中华文化中是最大的不文明、不道德。周王朝的统治或者存在了近800年。先周、西周、东周先后共有40位国王。周王朝的文化和文明对现代中国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举例说明便一目了然。至今中国每个家庭亲人死亡,甚至国家已退下来的领导人病故时,人们仍然自觉而严肃的遵守3068年前,《周礼》规定的丧葬仪式必须的“复而不醒”的时间进行。没有人提前,没有人滞后,没有人提出疑议,更没有人敢于违反规矩。这也是礼仪,也是一种文化。
中国儒教创始人孔子有一句惊人的名言:“悠悠万世,唯此唯大,克己复礼”。复礼就是恢复《周礼》,人们会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之中,重新审视儒教的真谛和内涵。在中国早期的学生运动中,曾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中国6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也提出“批判孔老二的口号”。现在看来孔家店是不可以打倒的,也是打不倒的。至于错误的,过时的部分需不需要批判,则另当别论。
登上岐山周原举目远眺,古老的渭河、泾河的河道干涸了,给人们留下一股苍桑和悲壮的情感,不知道这两河流域所孕育的文明是否也象这古河道一样干涸、消亡。
在叙利亚和阿拉伯漂泊的游牧民族闪米特人征服了两河流域的原住民苏美尔人,先建立了阿卡德城,又创建巴比伦帝国。这些闪米特族人也曾在海洋上出没,沿着东地中海岸建造海港,人们通常称之为腓尼基人。后来腓尼基人大部分定居在西班牙,驱逐了比利亚半岛上的巴斯克人。又组织远征军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在非洲的北海岸建立殖民地。迦太基就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城市之一。
“天下四方之王的王国”漫长的历史中,闪米特族的国家亚述人,巴比伦人,赫梯人,叙利亚人时而互相并吞,时而彼此分裂,循环往复。2700年前的两河流域及整个亚欧大陆两侧区域都操纵在闪米特民族的统治者手中。他们统治着庞大的亚述帝国,并征服了埃及。亚述、巴比伦和叙利亚全都是闪米特族系的国家,彼此语言相通,世界的贸易都掌握在闪米特人手中。腓尼基沿岸出现了一大批城市,他们在西班牙、西西里和非洲等地建立的殖民地的人口甚至比本土人口还多。2800年前闪米特族人建立起来的迦太基城,此时人口就已经超过百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诸多的闪米特人之中,有一支闪米特人影响了全世界。这支闪米特族人即希伯来人,语意为从河那边过来的人。希伯来人住在腓尼基与腓利斯海岸后面的山坡上。他们的兴起,是“天下四方之王的王国”时代结束前的一件大事。他们创造了一本对日后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著作,一本融合知识与预言的书。一本荟萃众多书籍、历史和诗歌的总集,这就是希伯来犹太人的《圣经》。

2011-5-29 00:52
查看资料  发送邮件  发短消息   编辑帖子  引用回复


可打印版本 | 推荐给朋友 | 订阅主题 | 收藏主题



 



[ 联系我们 - BeckyUser 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2.5 © 2001-2005 Comsenz Technology Ltd.
Processed in 0.042737 second(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