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Muncher是一款真正从底层上对广告进行过滤的软件,不仅是IE,几乎所有市面上流行的浏览器都在它的支持列表中,包括MyIE,Maxthon等国内十分流行的浏览器,甚至还包括ICQ这样的聊天软件。它完全用汇编语言写成,不仅文件小巧而且运行高效,经过六年连续不断地开发,现在已经十分完善和稳定。在新的版本4.6中,作者将My Filter单独放在一个面板上,使得界面比以往更加清晰,13类过滤器也重新做了描述,从字面上基本就可以理解其用意,不再像以前用些诸如“src”一类html里的暗语。
要添加新的过滤器十分简单,只要在 My Filter 面板上单击“ New ”, Filter 列表新建一个过滤器,前面的框内输入关键字,后面选择需要的过滤类型,再单击最下方的“ Apply ”按钮,过滤器立即就生效了。刷新一下被过滤的页面就可以看到过滤的效果,少数情况下由于缓存的原因广告没有被立即消除,这时需要将浏览器的缓存清空以便看到过滤效果。
另外一个方法是右键单击图片,查看这些广告图片的地址,把它们加到 Remove images/etc with URL 过滤器中。
• 过滤图片广告
在图片上点右键选择“属性”,将图片的地址添加于 Remove images/etc with URL 过滤器中。也可以在打开页面后立即从 Logs 面板选择 image/etc source URLs 类型日志,一次选中添加多个要过滤的图片。注意观察这些图片的地址,很多网站把广告图片放在一个单独的目录中,例如: www.site.com/ad ,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要把这个目录加入 Remove images/etc with URL 过滤器就过滤所有的广告图片。
• 过滤文字广告
将广告所指向的网站加入到 Remove links to URL 过滤器中。
• 过滤 flash 广告
由于这类广告不能直接看到 flash 的地址,最好是用把“ *.swf ”加到 Remove images/etc with URL 和 Remove scripts with text 两类过滤器中来过滤所有 flash 文件,对一些要看的 flash 网站如 flashempire.com 可以单独加入到排除过滤器 No filtering on URL 中。
• 过滤走马灯文字广告
一些页面上晃来晃去的文字十分讨厌,进入 Tools 面板的 Replace Text 选项卡中,单击“ New ”新建一项,在 Match Text 中输入“ <marquee*>*</marquee> ”, Replacement Text 中输入“ marquee ”,单击 save 按钮。这样所有的走马灯文字就被替换为了“ marquee ”,如果不输入替换文字就什么都没有。这招可厉害了,可以任意删除您不想看到的网页标记。如果把这个例子改为
Match Text :
<marquee*>**</marquee>
Replacement Text :
*
则 marquee 标记被删除,而其中的文字仍然显示,这样就看到了不移动的文字。也就是说 Match Text 中的双“ * ”所替代的内容会在 Replacement Text 的单“ * ”中显示。
• 过虑某种脚本类型的广告
通过分析脚本内容找出其独特的关键字加入到 Remove scripts with text 类型过滤器中。
• 外部 java script 脚本
把“ *.js ”加入到 Block retrieval of URL 过滤器,如果其中有些 js 是有用的,需要单独找出来加以排除。
• 屏蔽专门做广告的网站
这些网站上没有任何有用的内容,只是向其它网站输出广告。直接把它们加入到 Block retrieval of URL 的行列。
• 过滤友情链接图片
友情链接图片虽然个头不大,但是每次都被下载也是不小的负担。这类图片数量众多而且地址各不相同,好在它们大多有个共同的特点:文件名中含有“ logo ”。所以把“ logo*.gif ”和“ logo*.jpg ”加到 Remove images/etc with URL 过滤器就可以消灭其中的多数,剩下的部分可按上面第 2 条所讲的方法来过滤。
• 过滤 ActiveX 控件
每当浏览器猛地不动了,硬盘一阵乱响,就知道是 ActiveX 控件大驾光临。目前这种东西种类繁多,而且不断推陈出新,令我辈疲于应付,于是加了条“ clsid ”在 Remove scripts with text
过滤器中,世界终于清静了。
二、日志
Logs 面板是我们分析总结的最佳场所,与 My Filters 配合使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击上方的下拉框可以看到有十类日志,前九类与我们前面所讲的 My Filters 过滤类型基本对应,选中一条日志后单击右侧的“ Add ”按钮即可以添加一个过滤器,这十分适合于对某个具体网站的过滤。第十类日志“ Triggered filters and options ”显示所有触发的过滤器,选择其中的一条日志后可以看到“ Add ”按钮变成了“ Go to ”,单击它可以就可以直接选中相应的过滤器或是打开对应的选项面板,以便您进行修改或是删除。
有时我们会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使广告,这是因为 Windows 2000 以上的操作系统默认打开了信使服务,这些广告同样可以被 Ad Muncher 搞定,打开选项面板 Options ,选中 Popups → More Options 中的 Prevent “messenger service” popups from appearing while Ad Muncher is activated 。
四、自动扫描和应用代理服务器
Ad Muncher 为了进一步保护使用者的隐私,内置了代理服务器扫描系统—— IP Scramble (可以在 Tools 面板上找到)。将每次对网站的访问请求都通过不同代理服务器中转,这样网站就无法获取您的真实 IP 地址,而代理服务器也因为每次不同而只能对你的浏览偏好有很少的了解。早先使用过的 Proxy Hunter 的朋友会发现, Ad Muncher 用起来要简单得多也方便得多,它能够自动取得代理服务器列表并检查是否可用和速度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在访问网页时不断变幻代理。可惜的是这些代理大概都是国外的,笔者找了 5 分钟只找到一个可用的。
图 6 : IP Scramble 系统
五、使用心得
从网页源代码中寻找广告
先将鼠标移动到广告上方,这时浏览器的状态栏中会显示广告指向的地址,也就是网页里的 src值,在源文件中搜索此地址即可快速定位广告,然后再分析对策。对于没有找到的网址,多半是在外部的js文件中藏着,可以从日志面板上选择Image/etc source URLs,将站点对应的所有.js文件添加到过滤器中,或是添加 www.site.com/*.js 到Block retrieval of URL过滤器过滤相应站点所有的.js文件。如果有需要的信息也被过滤了,那只好用排除法逐个测试或是下载.js脚本,分析哪个产生了广告。
如果发现不是广告的内容被 Ad Muncher误过滤了,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来排除。首先将Ad Muncher置顶(面板上有Keep this window on top复选框),接着把Logs面板上的Triggered filter and options清空(clear),然后刷新网页,将所有触发的过滤器全部删除,仍然不行的话使对网站用Minimal filtering on URL 过滤器,这时Ad Muncher对网站已经没有任何的影响,最后逐个把过滤器加回来,看哪个过滤了需要的内容。从这点来看Ad Muncher的考虑有些不周全,过滤器一旦删除就找不回来,应该设一个调试面板允许单独对某个网站进行过滤,免得调试时影响其它过滤器。希望今后Ad Muncher在这点上能够有所改进。
用个两三天,您就可以在 About 面板上看看自己的战果: Adverts Removed by Ad Muncher 12,293 , Approximate bandwidth saved: 96MB 。还真是吓了一跳,原来与广告战斗也是其乐无穷的!